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兴安“行政建置

来源:部门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5日

  “兴安”一称本文指的是作为行政建置,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其管辖范围、历史沿革、文化含义等自然也不相同。查看中国历史,“兴安”作为“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大致有以下七个。

  一、岭南之“兴安”。 兴安古属百越。兴安由于地处楚越之交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汉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的交汇之地,尤其是灵渠修通以后,成了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重要纽带,对促进中原与岭南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征服岭南兴安县,在今兴安县城以后的界首镇城东村湘江西岸设立了零陵县,由长沙郡管辖。

  隋朝统一中国后,兴安整个县境都归入了今日之广西。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大将李靖击溃后梁皇帝肖铣,收降岭南五十余城,在始安县内划出了兴安地区,设置了新的临源县,隶属桂州,县城设在城台岭上。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桂州将领朱济时与广州番禺的冯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围10余座州县城池,而临源县内官民坚守,朱久攻不下。后朱济时被容管经略使王平定,唐代宗为表彰全县官民忠义,将县名改为“全义县”。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3年)撤消溥州,重将德昌恢复原名全义县,重归桂州管辖。976年,宋太宗赵(匡,因避其兄讳改为光)光义继位。因为全义的“义”字犯其名讳,977年下诏将全义县改为“兴安县”,取意为兴旺安宁平安,仍归桂州辖治。清代在桂林府下设7个县,兴安县是其中之一。岭南兴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二、武夷山东南麓之“兴安”。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治所莆田(莆田市城厢区,莆田别称为荔城),领莆田、仙游、兴化等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改兴安州为兴化路。

  三、燕山北麓之“兴安”。据《元史地理志》:“兴州,唐为奚地。金初为兴化军,隶北京,后为兴州。元中统三年,属上都路。领二县: 兴安,至元二年(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65年)置。宜兴,至元二年置”。

  《元史地理志》记载,兴州,下等州,(元代时管辖6千户以下者为下等州),后为兴州,元中统三年(1262年),属上都路。夏四月庚戌免兴州、松州等新旧差赋。管辖两个县,兴安县(县治在今隆化县城)全县户数不足2千户,是下等县。宜兴县(在今滦平县)全县2千余户,是中等县。在《元史》记录中,兴安县总是与贫困相关,由于连年战争及自然灾害,本纪忽必烈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二月,己卯(初五),兴州兴安县饥,赈济粮食90日。十一月兴州、松州降霜,庄稼受灾,免当年租。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正月,兴州兴安县、宜兴县两县饥,赈济米5千石。《元史》本纪顺帝记载: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五月,乙巳(初五),兴州、松州民饥,皇帝下诏禁止上都、兴和造酒。此时的兴安县,当是元代一个重灾区。

  据河北文物考古部门调查研究,今隆化镇北“土城子” 是金兴化县治和元兴安县所在地。此城内发现了背面刻有“兴州”二字的麻布纹板瓦。出土元代铜权刻有“上都路总管府”、“至元二年”、“市令司”字样。在一件铁铧正面,还铸有阴刻的“兴安”二字。在城西的西山村,在同一地点还出土了“兴安西北等路元帅府印”。

  四、秦岭南麓之“兴安”。明史地理志载:“兴安州元金州,属兴元路。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八月更名。”。明万历十一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并易名为兴安州,属汉中府。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直属陕西布政司,治汉阴县(安康市汉滨区)。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兴安州迁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属陕西布政司领。1913年废兴安府。万历11年(1583年)金州改称兴安州,平利遂属兴安州。治所在今天陕西省平利县。

  五、横峰山南麓之“兴安”。明史地理志四:兴安府西。嘉靖三十九年八月以弋阳县之横峰寨置,析上饶、贵溪二县地益之。县南有宋溪,源并出灵山,下流入上饶江。东有丫严寨巡检司,后废。古横峰于明嘉靖39年(公元1560年)建县,原名“兴安”,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以弋阳县之横峰寨置兴安县。清代,在广信府下设7个县,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广丰、兴安。清史稿地理志在兴安县条中记载:“府西八十五里。北:横峰山、重山。南:赭亭山。西:仙岩。葛溪自上饶来,南行注弋阳江,合黄藤港水,又西入弋阳”。 1914年改为横峰县。明代还设有兴安府北。南有海阳山,湘水出其北,流入湖广永州府界,漓水出其南,南入梧州府界。北有越城岭,亦曰始安峤,五岭之最西岭,下有始安水流入漓水。西南有融江六峒、西有盐砂寨、北有唐家铺三巡检司。又西南有岩关。

  六、大巴山东北麓之“兴安”。清史稿地理志:兴安府,隶陕安道。总兵驻。明曰兴安州,领县六。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升府,置安康县为府治,并省汉阴入之。《清朝通志•地理略》载:“兴安府,初为直隶州,乾隆四十八年升府。”又载“安康县,附郭,乾隆四十八年以初属州之汉阴县改设。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市。

  七、大兴安岭南麓之“兴安”。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兴安”一词如何解释,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兴安” (Xinggan)为满语,读成“兴干”,原指“雪白的”山岭,即“长白山”。兴安岭:“兴安”是满语,汉语意为“丘陵”。“岭”是汉语,成为合成词。二是有学者认为“兴安”应当是东胡语,与西伯、喜桂图、锡伯、室韦和现代的“新安”、“兴安”发音相近,含义相同,为“大森林”、“长满树林的山林”之意。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蒙语与东胡语有继承关系,在蒙语中,鲜卑及室韦等语音就是“森林”的意思。三是有的学者认为“兴安”与俄语西伯利亚(Сибирь)为同一意思,即辽远,遥远,也有人称“西伯利亚”可译为鲜卑利亚或者锡伯利亚,意为鲜卑人的地方。

  1932年至1933年伪满洲国”先后设立兴安南、东、北、西四个分省,1934年升格为四省。1943年成立兴安总省,省会王爷庙街,管辖原兴安东、南、西、北4省行政区域,全省总面积433920平方公里。兴安博物馆收藏一枚伪满州国兴安南省的“军国世家”瓷牌(见照片)。1946年1月16日,成立东蒙自治政府,兴安盟也同时成立,上属东蒙自治政府,下辖五旗一街:西科前旗、西科中旗、西科后旗、喜扎嘎尔旗、扎赉特旗、王爷庙街。1946年5月15日,东蒙总分会宣布撤销东蒙自治政府,成立由东北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动联合会双重领导的兴安省人民政府。1947年自治政府成立,兴安盟归自治政府直接领导。1952年,内蒙古成立东部区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兴安盟的建制随之撤销。原兴安盟与呼纳盟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1969年,原兴安盟的扎赉特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科右前旗、突泉县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科右中旗随通辽划归吉林省。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恢复原建制,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划回呼伦贝尔盟,科右中旗仍属通辽。1980年恢复兴安盟建制。

  另外,如果看世界历史,越南还有一个兴安省,省会为兴安市,是其58个省之一。兴安市原名献街市,曾经是繁华的商港,因文庙而闻名,被称为“第一京畿,第二献街”。

  在中国历史上,大兴安岭的兴安是音译,其它的都是汉语。在此需要说明一下,本文所涉及到“兴安”主要是指中国历史上“县级”以上行政建置,以兴安为军事单位、为山名、为镇名、为村名的未查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2013-2014年 兴安盟博物馆版权所有 蒙ICP备14001594号-1